
8 月 4 日,乘联分会发布 2025 年 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榜单。数据显示,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预估达 118 万辆,同比增长 25%,环比微降 4%;2025 年 1-7 月累计批发 763 万辆,同比增幅 35%,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在这份榜单中,头部车企格局清晰,而新势力的突破尤为亮眼 —— 比亚迪以绝对优势蝉联冠军,小米汽车则首次跻身 “3 万辆俱乐部”,成为当月最受关注的 “黑马”。
一、头部阵营稳中有进,比亚迪一骑绝尘
7 月销量榜的 “第一梯队” 延续了强者恒强的态势:
比亚迪以 341.030 辆的成绩稳坐冠军宝座,单月销量接近第二名的 2.6 倍,其覆盖混动、纯电全品类的车型矩阵,以及在技术迭代(如刀片电池、DM-i 系统)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始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吉利汽车以 130.124 辆位列第二,旗下极氪、几何等品牌在高端与主流市场双线发力,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创自身历史月度次佳成绩。
长安汽车(76.765 辆)、特斯拉中国(67.886 辆)、上汽通用五菱(62.395 辆)紧随其后,分别凭借 UNI 系列、Model 3/Y、宏光 MINI 等特色车型巩固市场份额,构成 “前三甲 + 外资主力 + 国民车型” 的多元头部格局。
二、小米汽车首破 3 万大关,产能瓶颈下订单火爆
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 “新面孔” 当属小米汽车。7 月,其批发销量预估达 30.000 辆,首次突破 3 万大关,位列第 13 位,与理想汽车差距微弱。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市场对其首款车型的高度认可 —— 目前小米 SU7 的交付周期已排至 9 个月后,第二款车型 YU7 的订单更是排到一年之后,供需关系持续紧张。
业内分析认为,小米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既得益于其在智能座舱、生态联动上的差异化优势,也离不开 “粉丝经济” 向汽车消费的转化。不过,当前 3 万辆的月产能已成为短期增长的瓶颈,产能爬坡进度将直接影响其后续市场表现。
三、全年增长无虞,新势力加速 “破圈”
从累计数据看,1-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已达 763 万辆,按此增速,全年销量突破 1600 万辆毫无悬念。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来临、新车型密集上市(如小米后续车型、比亚迪海狮 07EV 等),市场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米,零跑、小鹏等新势力也在 7 月创下销量新高,显示出新能源市场 “百花齐放” 的活力。头部车企的技术壁垒与新势力的创新动能相互碰撞,正推动行业向 “智能化、个性化” 加速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