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单车毛利 6.7 万:盈利曙光已现,手机业务承压待破局

2025-08-21 10:55:08 来源:财天
        【每日科技网】
小米汽车单车毛利 6.7 万:盈利曙光已现,手机业务承压待破局

  8 月 19 日晚,小米集团发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总体来看,增长势头迅猛,但惊喜稍显不足:总营收达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

  分业务板块看,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表现抢眼,收入 213 亿元,同比激增 234%。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明确表示,下半年汽车业务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作为集团基本盘的手机 ×AIoT 分部,总收入 947 亿元,同比增长 14.8%。但细究数据可见隐忧:智能手机收入从上年同期的约 465 亿元下滑至 455 亿元左右,IoT 与互联网服务虽稳步增长,却需独自扛起 “养家” 重任。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小米集团上半年总营收 2272.49 亿元,毛利 515 亿元,现金及等价物 360 亿元,现金储备高达 2359 亿元。尽管 “粮仓充足”,但在等待汽车业务盈利的窗口期,如何巩固手机业务基本盘、守住这一 “战略腹地”,成为小米下半年的核心课题。

  一、汽车业务:盈利曙光初现,交付压力待解

  作为小米第二款新车 YU7 系列发布后的首份财报,汽车业务的表现备受关注 —— 这也是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中唯一重点提及的板块。

  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营收 206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62 亿元增长 230.3%,主要依赖交付量与单车均价双升的拉动。经营亏损从第一季度的 5 亿元收窄至 3 亿元,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1. 核心指标亮眼,毛利率领跑行业

  单车毛利 6.7 万:第二季度单车平均售价 25.37 万元,同比提升 10.9%(2024 年同期为 22.86 万元);单车毛利率达 26.4%,同比激增 71.4%,环比增长 13.8%。这一数据远超特斯拉(16.2%)、比亚迪(20.1%)、理想(20.5%)等同行,仅次于问界(27.6%)。

  亏损持续收窄: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车 8.13 万辆,粗略计算每辆车亏损约 0.37 万元,较此前大幅改善。7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3 万辆,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2. 订单与产能的博弈

  小米 YU7 上市后 18 小时锁单超 24 万辆,创下行业纪录,但交付进度仍显滞后:截至 6-7 月,YU7 累计交付仅 8276 辆,当前预计交付周期长达 41-58 周,SU7 也需 34-41 周。

  卢伟冰在电话会上强调,小米汽车坚决不参与价格战,当前核心目标是 “尽快交付订单”,并计划 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但业内担忧,过长的交付周期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给竞品留下反应空间 —— 财报公布当日,特斯拉便针对性推出 Model Y L,起售价 33.9 万元,直指小米市场。

  尽管如此,行业普遍认为小米汽车 “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健康扩张。卢伟冰坦言,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超 300 亿元,累计盈利仍需长期努力,“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完成”。

  二、手机业务:高端化遇阻,海外中低端支撑大局

  在汽车业务盈利尚未落袋之际,手机、IoT 与互联网服务仍是集团营收的 “压舱石”。但第二季度手机业务的下滑,让 IoT 不得不独自承压。

  1. 收入与毛利率双降,高端化遇挫

  智能手机收入 455 亿元,同比下滑 2.1%,环比下滑 10.1%;

  平均售价(ASP)从 2024 年同期的 1103 元 / 部降至 1073 元 / 部,主要因境外市场低价机型 REDMI A5 系列占比提升;

  毛利率 11.5%,低于上一季度(12.4%)和去年同期(12.1%),受国内 “618” 促销、境外市场竞争加剧及低毛利产品占比上升影响。

  卢伟冰解释,内存价格上涨、刚果(金)电池材料出口管制及上半年仅发布 6 款新品,是毛利率承压的主因,预计第四季度有望回升。但消费者反馈显示,旗舰机型小米 15 Ultra 市场表现不及预期,高端化战略受阻明显。

  2. 市场竞争加剧,海外中低端成 “避风港”

  国内市场整体遇冷,“国补高峰退潮” 导致换机需求减弱。第二季度小米国内出货量同比微增 3%,而华为以 15% 的增速、1220 万部出货量(18% 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对小米形成直接压力。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 14.7%;

  东南亚排名第一(18.9%),时隔 4 年重返榜首;

  欧洲第二(23.4%)、中东和拉美第二(18.7%、19.6%)、非洲第三(14.4%)。

  但需注意,除欧洲外,小米在海外市场仍以中低端机型为主,高端市场突破有限。

  三、IoT 业务挑大梁,AI 成战略押注方向

  在手机业务疲软之际,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成为 “现金奶牛”:第二季度收入 387 亿元,同比增长 44.7%,创历史新高;毛利率 22.5%,同比提升 2.8%。

  1. 智能大家电成增长引擎

  空调出货量超 540 万台,同比增速超 60%,单价逆势上涨约 200 元;

  冰箱、洗衣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笔记本等品类均实现增长,大家电收入同比激增 66.2%,环比增长 133.7%,增速远超手机业务。

  2. 全力押注 AI,筑牢技术护城河

  小米 AI 战略在第二季度全面提速: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 Xiaomi MiMo-VL-7B,以 7B 参数规模超越 OpenAI o1-mini 和阿里 QwQ-32B-Preview;

  两篇论文入选计算机视觉顶会 ICCV 2025.突破视频理解与持续学习领域核心难题;

  搭建 GPU 万卡集群,持续提升算力,今年研发投入预计 300 亿元,其中 25% 用于 AI。

  这一转变源于行业趋势:AI 已成为手机高端化、汽车智能驾驶、IoT 生态联动的核心支撑。雷军亲自招揽 “AI 天才少女” 罗福莉领衔大模型团队,显示小米对 AI 的战略重视 —— 从 “谨慎试水” 转向 “全力押注”。

  结语:曙光与挑战并存

  小米集团正站在关键转折点:汽车业务盈利曙光初现,有望成为新增长极;IoT 持续稳健,AI 布局逐步深化。但手机业务的疲软、汽车交付的压力、高端化的瓶颈,仍是亟待突破的挑战。

  下半年,能否平衡好汽车产能释放与手机业务复苏,将决定小米 “人车家” 全生态战略的推进节奏。对于雷军而言,这既是对战略定力的考验,也是兑现 “三年拿下全球第一” 承诺的关键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

丰田斥9.12亿美元升级美国工厂 加码混动车型抢占市场先机

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集团于18日宣布,将向其位于美国的五家工厂注资9.12亿美元,专项用于扩大混合动力汽车(以下简称“混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规模,以应对美国市场对该类车型持续攀升的需求。作为全球混

7小时前

自动驾驶拖拉机承诺落空,Monarch Tractor遭经销商起诉

十台号称“司机可选”的电动拖拉机停在仓库里,无法自主运行,一家美国农场设备经销商的电动化梦想变成了一场价值77万美元的法律纠纷。曾被誉为“拖拉机界特斯拉”的初创公司MonarchTractor,近日因

7小时前

特斯拉获亚利桑那州网约车许可,Robotaxi战火蔓延至Waymo腹地

当特斯拉的野心的触角伸向Waymo的核心运营区,美国自动驾驶竞争的焦点正从测试场转向真实的城市街道。特斯拉已正式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交通部颁发的运输网络公司许可,为其在该州运营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扫清了最后

7小时前

亚马逊牵手福特开卖认证二手车,在线购车市场再升温

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汽车业务版图再次扩张,这一次,它让美国三个城市的消费者购买一辆经过认证的二手福特汽车,变得和网购普通商品一样简单。亚马逊与福特汽车本周一共同宣布,福特旗下经过认证的二手福特车辆正式登陆

1天前

一升油发3.73度电 广汽埃安首款增程i60上市:10.48万起开卷

11月17日消息,昨晚,广汽埃安i60正式上市,上市指导价10.98-13.58万元,限时焕新价10.48-13.08万元。这款车与此前已经上市的新款AIONV尺寸近似,长宽高分别为4685/1854

车身加长 配置大增!上汽大众全新朗逸PRO上市:8.88万起

11月17日晚间,上汽大众旗下全新一代朗逸Pro正式上市,共推出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8.88-11.29万元。作为曾经中国家轿销冠车型大众朗逸的新增车型,全新一代朗逸Pro车身大幅加长42mm,内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