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1%,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6%,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对经济带动作用明显。数据的背后,彰显了各创新主体积极抢占新赛道、集聚新动能的精彩蝶变。
去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首夺全省“科技创新鼎”并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实施高新产业固本强基行动,力争“做大做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几大关键维度,进一步提升高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投资能力的增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放眼全市各创新主体,拓展新赛道已然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日,卧龙电驱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战略投资签约,正式成为该机器人创新企业的战略股东。依托此次资本联结,双方将贯通“关键技术攻关—行业场景适配—产业集群培育”的全链条创新闭环,打造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共同体。
卧龙不是个例。集成电路龙头企业芯联集成日前也宣布,2025年将深化在AI领域的投资和开拓,重点布局AI服务器电源、人形机器人及智能驾驶等高增长赛道,各业务板块之间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已成为企业投资青睐的热点,而拓展业务板块的底气,也来源于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的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4%,规模以上工业中有研发费用企业4173家,同比增长10.0%,研发费用增长12.6%,企业研发参与度不断跃升。“新的业务赛道,大多与企业现有的研发方向相辅相成,带动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相关人士表示。
为充分调动广大创新主体的研发热情,今年年初,我市打响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攻坚战,出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先后梳理掌握1900余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基本情况,组织各地开展常态化沟通联系、政策解读、建设指导、跟踪回访等,计划到2027年底,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80%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2%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动态全覆盖。
而提振投资信心,离不开科创金融配套政策的硬核支持。目前,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重点产业项目,绍兴正依托各级政府产业基金大力扶持。今年年初,芯联集成三期量产项目推进过程中,由绍兴市产业基金参与投资的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就投资14.54亿元加以支持,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目前市产业基金已投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701亿元,投资项目达136个,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健康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总投资额合计占比近九成。”绍兴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赋能产创融合,我市还同步出台了《绍兴市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4—2026)》,设立科技银行,为广大科技企业投融资打通渠道,力争2025年全市金融机构扶持各类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对科技型企业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聚焦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围绕量子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人形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加大摸排申报力度,建立完善“两重”项目储备,鼓励广大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5%,各区县累计兑现数字化改造政策资金达4000余万元。
一系列有力举措之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3.4%、12.4%。记者了解到,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推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建立健全研发后补助、研发风险分担等措施;继续摸排高质量的高新项目,全力做好配套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