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手工操作” 到 “数据工厂”!镁伽科技张琰解析生命科学实验室智能化升级路径

2025-09-29 13:43:13 来源:新浪财经
        【每日科技网】
从 “手工操作” 到 “数据工厂”!镁伽科技张琰解析生命科学实验室智能化升级路径

  在 2025 年 NIE(新一代产业创新博览会)现场,镁伽科技相关负责人张琰围绕 “AI 浪潮下生命科学实验室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生命科学实验室正经历从 “传统手工操作” 向 “AI 驱动自主运营” 的范式革命,而 AI 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将破解行业数据稀缺、效率低下、流程碎片化的痛点,更将推动实验室迈入 “干实验与湿实验结合、数据驱动创新” 的 5.0 时代。以下为演讲核心要点梳理:

  一、产业现状:科研范式迭代下的 “数据 - 效率” 双重矛盾

  张琰首先回顾了科学研究的四代演进范式:从 16 世纪依赖实验观察的 “经验科学”,到 20 世纪基于物理定律建模的 “理论科学”,再到 2000 年后依托原子分子模拟的 “计算科学”,如今已正式进入 “数据驱动科学” 时代。但在生命科学领域,这一转型正面临显著的 “双重矛盾”,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一)数据矛盾:“海量非标注” 与 “稀缺标注” 的失衡

  生命科学实验生成的数据呈现 “海量非标注(Unlabeled)+ 稀缺标注(Labeled)” 的特征:一方面,蛋白质结构、基因序列等数据维度复杂、体量庞大;另一方面,高质量标注数据(如明确实验参数与结果关联性的数据)极度稀缺。这种失衡导致 AI 模型缺乏足够 “优质养料”,难以支撑精准训练与科研突破。

  (二)效率矛盾:人工操作与高通量需求的脱节

  传统实验室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实验步骤繁琐、参数控制复杂、环境干扰因素多,直接导致两大问题:一是数据生成效率低,如药物研发中传统化学合成需 3-5 个月、成本 3.5-4 万元,抗体开发周期长达 16-18 个月;二是数据一致性差,人工操作的误差使得实验结果难以复现,无法形成标准化数据集。同时,实验室数字化程度低、数据分散存储,缺乏统一治理体系,进一步拖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而市场需求却在向 “高通量、高精度、高可追溯” 加速升级 —— 以药物筛选为例,传统方式单次仅能处理数百个样本,远无法满足大规模候选化合物验证的需求,行业亟需技术变革打破困局。

  二、破局路径:AI + 自动化推动实验室迈入 5.0 时代

  针对行业痛点,张琰提出: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发展已历经四次迭代(1.0 传统手工→2.0 单机自动化→3.0 级联自动化→4.0 流水线自动化),如今随着 AI 技术成熟、工程成本降低,即将迎来 “5.0 时代”——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 “AI 与自动化深度融合、干实验与湿实验协同、数据驱动自主运营”,实验室将从单纯的 “实验工具” 转型为持续产出高价值数据的 “高质量数据工厂”。

  (一)五层技术架构:构建智慧实验室 “地基”

  张琰详细拆解了智慧实验室的五层技术架构,明确各层级的核心功能与价值:

  基础自动化层:通过仪器与自动化硬件,实现单点操作自动化(如自动移液、样本分装),解决 “人工重复劳动” 问题;

  工作流整合层:通过实验调度系统与过程控制系统,将分散的自动化设备串联,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衔接;

  高级应用层:落地无人化智能调度、电子实验记录、设备资产管理等功能,提升实验室运营效率与可追溯性;

  数据治理层:以 “数据为核心资产”,构建统一数据平台,解决数据安全、多源数据整合(如影像、序列、实验记录)等核心痛点;

  智能决策层:通过 AI 模型实现系统级自主优化,具备 “实验方案推荐、异常风险预警、结果预测分析” 能力。

  (二)镁伽鲲鹏实验室 3.0:标杆实践落地

  基于上述架构,镁伽科技推出 “鲲鹏实验室 3.0”—— 这是面向智慧生物实验室的多智能体解决方案,核心是通过 “感知(Perception)、构思(Conception)、执行(Execution)” 闭环技术架构,让实验室 “建得起来、用得起来、用得起”。

  该方案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自主智能体平台的协同应用:

  MegaMolecule 全自动分子实验平台:每日可完成近 400 项复杂生物分子构建任务,效率较传统手工提升数倍,广泛应用于菌株筛选、抗体筛选、合成生物学研究;

  MegaCell 全自动细胞实验平台:单日可处理超 10.000 个样本点的药物筛选实验,精准度与通量兼顾,为高通量药物筛选、稳定细胞系构建提供关键支撑;

  MegaOmics 高通量多组学平台:整合多模态数据获取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确保实验全流程数据可追溯、结果可靠,为药物研发提供数字基础设施。

  同时,方案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实验室参数化建模、业务流程仿真与岛台级数字化运营,有效降低建设与运营风险,真正做到 “先胜后战”。

  三、未来趋势:自主化、全球化、跨领域融合成三大方向

  张琰预判,未来生命科学实验室将朝着 “自主化运营、全球化协作、跨领域融合” 三大方向深度发展,而镁伽科技将通过 “技术迭代 + 场景拓展 + 生态构建”,推动中国相关技术走向全球领先。

  (一)自主化程度持续升级

  实验室将逐步具备 “自主感知 - 智能决策 - 自动执行 - 自我优化” 的全链路能力:例如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样本状态等环境参数,AI 模型可动态调整实验方案;出现异常数据时,系统能自动预警并推荐解决方案,大幅减少人工干预。

  (二)数据价值深度释放

  统一数据治理平台将成为标配,多源数据(实验数据、文献数据、临床数据)将被整合构建 “生命科学知识图谱”,既为 AI 模型迭代提供充足数据,也能反哺科研人员快速定位研究方向、缩短研发周期 ——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基于知识图谱的 AI 模型可快速筛选潜在候选化合物,降低试错成本。

  (三)跨领域融合加速突破

  生命科学实验室的技术边界将持续拓宽,逐步渗透至精细化工、精准农业、消费级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张琰举例,镁伽已将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材料筛选(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测试)、精细化工配方优化等场景,通过 “技术复用 + 场景适配”,成为多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关于弗若斯特沙利文

  作为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 “沙利文”)拥有 64 年咨询经验,27 年来深耕中国市场,已服务超 10.000 家客户。其大中华区投融资业务覆盖新经济、新基建、双碳新能源、医疗与生命科学等全行业,近 10 年蝉联中国企业赴香港及境外上市专业行业顾问市场份额领先地位,报告广泛应用于 A 股、科创板等上市公司招股文件及资本市场公示材料,为企业成长、科创突破、资本运作提供核心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