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腾汽车联席首席执行官丁清芬在致本报的来函中,不仅总结了以往的创业经验和教训,还表达了化危机为机遇,推动拜腾重回正轨,在新一轮造车竞争中迎头赶上的决心和自信,值得期待。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造车新势力。从特斯拉到威来,从苹果到百度,这些新的造车力量用软件定义汽车,把互联网的理念、效率、激情带入汽车行业,极大地丰富了用户体验,促进了自己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跃升。但也有一些造车的新势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前出局。
拜腾作为四大新造车力量之一,一方面反映了创业和造车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它在梦想中的坚持和坚韧。与富士康签约,意味着拜腾开启了一扇化危机为机遇的新窗口。
但是,面对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拜腾要想真正化败为胜,还需要在造车竞争中稳步前进,实现创新突破。因为汽车不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是周期长、壁垒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产业运行逻辑和规律。对此,造车新势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同时,汽车作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通过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产品的进化和迭代。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创新突破和控制关键核心技术,不仅难以推出“抢眼”的产品,还可能“卡在脖子里”。尤其对于新车公司来说,第一款产品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公司的“生死”,不能容忍任何错误。
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满足于车辆的机械功能,而是开始追求实体产品以外的消费体验。从产品驱动到用户驱动,这是汽车企业经营理念的巨大转变。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创新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也是拜腾在追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