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网】
在国产高端机型持续崛起的 2025 年,苹果正经历着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峻的价格与份额双重挑战。"6・18" 大促前夕,iPhone 16 系列迎来史无前例的降价风暴:京东平台显示,128GB 版 iPhone 16 Pro 叠加国补后仅需 5499 元,较 7999 元原价直降 2500 元,Max 版本降价幅度亦超 2000 元。这场席卷全渠道的价格跳水,既是苹果应对销量下滑的紧急止损,更折射出其在华高端市场防线的全面松动。
一、断崖式降价刷新行业纪录 全渠道联动促销
此次降价呈现三大特征:幅度空前,Pro 系列主力机型降价幅度达 31%,远超去年同期 15% 的促销力度;渠道共振,京东、天猫、苹果官网同步启动调价,天猫 Apple Store 旗舰店通过 "官方立减 + 平台券 + 国补" 组合拳,使 16 Pro 实际到手价与安卓旗舰机型形成价格重叠;策略前置,5 月 10 日便向渠道商下发调价通知,较往年 "6・18" 预热期提前两周布局,显示出清库存的迫切性。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降价 24 小时内,iPhone 16 Pro 系列搜索量暴涨 400%,第三方渠道商透露首批备货 3 小时即售罄。但行业观察指出,这种 "以价换量" 的策略正在透支品牌溢价 —— 自 2024 年 10 月首次官方降价以来,iPhone 16 系列在 180 天内历经 5 次价格调整,平均每月降价超 500 元,打破苹果以往 "保值率神话"。
二、大中华区营收三连降 高端市场份额腰斩
苹果的激进降价源于基本面的持续承压。2025 财年二季报显示,大中华区营收 157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主要市场。更严峻的是高端市场失守: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4 年苹果在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的份额已从 2022 年的 75% 暴跌至 54%,两年内流失超两成高端用户。
国产手机的技术突围构成直接威胁:华为 Mate X5 折叠屏凭借玄武架构和卫星通信实现高端逆转,小米 14 Ultra 以徕卡影像和自研芯片抢占 6000 元市场,vivo X100 系列通过蔡司镜头和 AI 摄影分走 25% 的高端换机用户。反观 iPhone 16 系列,在快充(20W)、影像(祖传主摄)、本地化功能(无 AI 大模型落地)等关键领域被国产阵营全面超越,用户戏称其为 "挤牙膏式升级"。
三、降价难破增长困局 系统性变革迫在眉睫
"单纯的价格调整只能带来短期销量脉冲,无法解决根本的产品力断层。" 艾媒咨询 CEO 张毅指出,苹果当前面临三重挑战:
- 创新引擎失效:A 系列芯片性能优势缩至 5%,iOS 生态封闭性被鸿蒙、ColorOS 等开放系统消解,AI 功能因数据合规问题无法落地中国特色应用;
- 供应链风险累积:郑州工厂产能波动、立讯精密等代工厂议价能力提升,导致硬件利润率连续四个季度低于 42% 警戒线;
- 本土竞争白热化:华为回归后,高端市场形成 "苹果 + 华米 OV" 五强争霸格局,国产厂商通过 "技术平权" 策略(如小米澎湃电池、vivo 自研 V3 芯片)持续侵蚀苹果的技术溢价空间。
行业分析师王树彤强调,苹果需要启动 "产品 + 价格 + 生态" 的三维变革:在产品端加快折叠屏、AR 眼镜等新品类研发,弥补硬件创新滞后;在价格端建立动态定价机制,改变 "一年一调价" 的僵化策略;在生态端开放 Siri 接口接入微信、支付宝等本土应用,重建用户粘性。否则,随着 2025 年三季度华为 Mate 60 系列搭载新一代麒麟芯片上市,苹果在华高端市场份额可能跌破 50%。
当曾经的 "价格锚点" 沦为 "促销常客",苹果正经历着从 "奢侈品" 到 "消费品" 的残酷蜕变。这场始于 "6・18" 的价格保卫战,或许能暂时提振季度财报,但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能否在技术创新、本地化策略上展现出超越降价的勇气与智慧。对于库克团队而言,如何在保住品牌调性与争夺市场份额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 12 个月最严峻的管理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