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看似亮眼的业绩答卷背后,却暗藏盈利质量的隐忧。数码视讯(SZ300079)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24.58%;归母净利润2462.08万元,同比增长10.34%。但值得警惕的是,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3.06%至954.49万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3.24个百分点,费用结构呈现“研发收缩、销售加码”的显著调整。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郑海涛2024年薪酬达125.9万元,同比提升9.29%,薪酬变动与业绩结构的反差引发市场关注。
业绩双增的“虚实”:非经常性损益托底,核心业务承压
财报数据的“表面光鲜”,很大程度上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支撑。前三季度2462.08万元的归母净利润中,扣非后仅余954.49万元,这意味着非经常性损益贡献了1507.59万元,占比超61%。对比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83.72万元,今年同期近乎“腰斩”,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下滑态势明显。
从营收规模来看,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2025年三季度,数码视讯营业收入在传媒科技行业131家企业中排名第68位,远低于行业龙头神州数码(1023.65亿元)和紫光股份(773.22亿元),虽接近行业中位数4.73亿元,但与28.33亿元的行业平均值仍有较大差距。不过在偿债能力方面,公司表现亮眼,资产负债率为9.28%,虽较去年同期的6.35%有所上升,但远低于38.93%的行业平均水平,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突出。
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是核心盈利指标承压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9.59%,同比下降13.24个百分点,尽管仍高于29.96%的行业平均水平,但下滑幅度值得警惕。这一变化与业务结构调整直接相关——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同比激增68.93%,增加9572万元,主要因信息服务行业收入占比提升,而该业务板块毛利率显著低于传统数字电视软硬件业务。业务结构的“轻量化”转型,在拉动营收增长的同时,也直接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费用结构大调:销售39%激增与研发37%收缩的反差
与业绩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用端的剧烈调整。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9.16%至2251万元,研发费用却同比减少36.81%。这种“重销售、轻研发”的策略调整,既是推动短期营收增长的直接原因,也引发了市场对长期创新能力的担忧。
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投向市场拓展与项目交付。为提升销售收入,公司加大了行业展会参展力度,通过高频次曝光获取客户资源;同时为加速项目验收结算,针对性增加了项目交付团队的人力投入,推动营收及时兑现。从效果来看,这一策略确实奏效,24.58%的营收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市场拓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研发投入的大幅收缩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作为一家以数字电视软硬件研发为核心的科技企业,研发能力是其立身之本。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8.2%,而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的同比锐减,可能导致新技术迭代速度放缓。尽管公司此前提及前瞻布局AI技术,但研发投入的收缩能否支撑相关领域的突破,仍存不确定性。这种“短视化”的费用调整,或许是为了对冲毛利率下滑带来的盈利压力,但长期来看可能削弱核心技术壁垒。
薪酬变动争议:董事长薪酬9%增长的合理性辨析
在核心盈利指标下滑的背景下,董事长郑海涛2024年薪酬的同比提升引发关注。数据显示,郑海涛去年薪酬达125.9万元,较2023年增长9.29%,这一增幅与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2.1%的增速基本匹配,但与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的大幅下滑形成反差。
从行业视角看,这一薪酬水平具备一定合理性。作为自2000年起掌舵企业的创始人,郑海涛带领数码视讯在数字电视领域深耕25年,建立了稳定的行业地位,视频技术服务目前占公司营收比重达34%。对比传媒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薪酬(2024年约118万元),郑海涛的薪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其25年的任职资历和企业管理贡献相匹配。此外,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增长12.1%,基于当年业绩表现的薪酬调整符合市场化激励逻辑。
但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激励与业绩质量的挂钩机制仍需完善。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的大幅下滑,反映出核心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若未来薪酬调整仅与归母净利润挂钩,而忽视扣非指标等核心盈利质量维度,可能难以有效激励管理层聚焦核心业务提升。
未来挑战:如何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竞争力?
对于数码视讯而言,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特征。短期来看,“销售加码”策略推动营收快速增长,低资产负债率的财务结构提供了稳定的运营基础;但长期来看,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下滑、研发投入收缩等问题,可能制约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需在三方面破局:一是优化业务结构,在拓展信息服务等新兴业务的同时,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其毛利率,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二是重构研发与销售的投入平衡,适当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尤其是AI与数字电视技术的融合创新,筑牢长期竞争力;三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将扣非净利润、研发投入等反映核心能力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的协同。
总体来看,数码视讯的前三季度业绩是“战略调整期”的典型表现,营收增长的背后是业务结构与费用投入的深度调整。董事长薪酬的合理与否,最终需以长期业绩质量的提升来验证。对于投资者而言,更需关注公司后续研发投入的恢复情况及新兴业务的盈利转化效率,这些才是决定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要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