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破解基层科普服务瓶颈、强化科协系统联动效能,10 月 27 日至 11 月 3 日,呼伦贝尔市科协成功举办科协系统科技工作联动研讨会暨 “对标先进・聚力协同” 专题培训研习班。17 名来自全市的基层科技工作者齐聚厦门、深圳、广州三地,通过沉浸式学习与深度研讨,汲取先进地区科普工作优质经验,为呼伦贝尔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新动能。
多维学习模式:沉浸式汲取先进经验
本次培训创新采用 “展馆体验 + 专题授课 + 座谈研讨” 三位一体模式,精准对接基层科普工作需求,让参训人员实现 “边走边学、边研边悟”。
参训团队先后走进厦门科技馆、沧江研学营地、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深圳科学技术馆、广东科学中心等国内顶尖科普阵地,重点观摩 10 余个示范项目。在厦门沧江研学营地,大家详细了解其 “科学 +” 定位下的资源整合模式 —— 该营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 72 门科学实践课程,链接 40 个优质资源设计 56 条研学路线,实现学科知识与实践探究的深度融合,为呼伦贝尔市打造地域特色研学项目提供了清晰范本。在广东科学中心,其与长隆集团合作打造的 “影像里的科学世界” 动物科普嘉年华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纪录片展播、动物互动体验、夜间科普集市等创新形式,让科普从 “单向输出” 变为 “沉浸式参与”,这种跨界合作的科普思路给参训人员带来全新启发。
专题授课环节聚焦科技馆运营管理、科普活动策划、研学课程开发等核心议题,行业专家结合案例拆解先进做法;座谈研讨中,参训人员围绕 “基层科普资源整合”“特色活动创新” 等话题交流困惑、分享心得,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可落地的思路举措。
培训成效显著:理念更新赋能基层实践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有效打破了地域局限与思维定势,带来了 “可借鉴、可提升、可持续” 的宝贵经验。
大家深刻认识到,先进地区的科普工作之所以成效突出,核心在于精准对接公众需求、创新活动呈现形式、强化多方资源联动。从厦门沧江研学营地的 “校地协同” 课程开发,到广东科学中心的 “跨界融合” 科普活动,再到深圳科学技术馆的 “前沿科技” 展陈设计,一系列实践让基层科技工作者明晰了 “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打造有温度、有互动、有特色的体验场景”。不少参训人员结合呼伦贝尔市生态资源优势,初步构思了 “科普 + 生态保护”“科普 + 草原文化” 等融合方向,为后续工作埋下创新种子。
下一步规划:锚定特色提质增效
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呼伦贝尔市科协将聚焦本地优势,推动科普工作提质升级。一方面,立足呼伦贝尔草原、森林等独特生态资源,借鉴先进地区 “资源整合 + 跨界合作” 思路,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开发兼具地域特色与教育意义的研学课程和体验项目;另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将所学先进理念、运营模式转化为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全市科协系统联动协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科普工作格局。
未来,呼伦贝尔市科协将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核心目标,把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实效,让科普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素养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