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公园上演 “科技与艺术对话”!石景山 “科普同行・全民畅享” 活动解锁千人民众 “无界科普” 新体验

2025-10-11 09:24:07 来源:澎湃网
        【每日科技网】
雕塑公园上演 “科技与艺术对话”!石景山 “科普同行・全民畅享” 活动解锁千人民众 “无界科普” 新体验

当古老雕塑与四足仿生机械狗隔空 “相望”,当公园草坪变身 VR 互动课堂,一场打破 “围墙” 的科普盛宴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热闹启幕。2025 年 10 月,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区公园管理中心共同举办 “科普同行・全民畅享” 主题科普活动,以 “沉浸式场景 + 全龄化互动” 的创新模式,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 “科普大餐”,累计吸引超千名市民参与,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中,开启了公共空间 “无界科普” 的新实践。

一、场景破界:雕塑公园里的 “科技风景线”

不同于传统科技馆的封闭展厅,本次活动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自然景观与艺术雕塑为天然载体,打造 “一步一景皆科普” 的独特体验 —— 静态的雕塑群见证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动态的科技展项则展现着未来创新的活力,二者相映成趣,让 “科技融入景观,知识蕴于漫步” 成为现实。

活动围绕六大前沿领域设置 20 余个展项,既有 “硬核” 科技的直观呈现,也有 “软性” 知识的趣味传递:

中心展区 “吸睛度拉满”:四足仿生机械狗凭借精准的动态平衡能力,在草坪上灵活穿越障碍、完成跳跃动作,每一次 “转身” 都引来观众阵阵惊叹;人形机器人则化身 “科普讲解员”,通过流畅的语音交互解答市民疑问,还能演示机械臂精准抓取物品,将伺服控制、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技术转化为 “看得见、听得懂” 的生动场景。

细分领域 “亮点纷呈”:虚拟现实(VR)展区里,市民戴上设备就能 “走进” 微观细胞世界或浩瀚太空,沉浸式感受生物、天文知识;人工智能互动屏前,孩子们通过手势操控就能生成专属数字画作,在玩乐中理解 AI 图像生成原理;机器人技术体验区还设置了简易编程小游戏,让青少年亲手 “指挥” 机器人完成任务,初步感知编程逻辑的魅力。

二、人群无界:全龄层共享的 “科普狂欢”

“不搞‘一刀切’,让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兴趣点”,是本次活动的核心设计理念。从亲子家庭到青少年,从科技爱好者到 “科技小白”,不同群体都能在此收获专属的科普体验:

亲子家庭:把 “秋日出游” 变成 “启蒙课堂”:家长带着孩子围在互动展项前,有的一起操作 VR 设备探索自然奥秘,有的共同拼装简易机器人模型,在协作中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让孩子在好奇心驱动下主动接触科学知识,实现 “玩中学、学中乐”。

青少年:在 “动手实践” 中深化知识理解:中学生们聚焦机器人运动控制、生成式 AI 算法等展项,不仅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还主动与同伴讨论技术原理,甚至尝试提出改进思路。“以前在课本上学‘人工智能’只是抽象概念,今天亲手操作后,终于明白算法是怎么‘工作’的!” 一位高中生的感慨,道出了实践科普的价值。

科技爱好者:找到 “同频交流” 的创新圈子:从事 IT 行业的市民王先生特意带着专业问题而来,在人形机器人展区与技术人员深入探讨机械臂精度优化方案,还和其他科技爱好者交换了行业前沿资讯,“没想到在公园能遇到这么多‘同好’,这种‘户外科技沙龙’太有意义了!”

普通市民:消除 “科技疏离感” 的温暖尝试:针对对科技较为陌生的中老年群体,活动专门设置健康监测、科技艺术手作等 “低门槛” 体验项目 —— 用智能手环检测心率并获取健康建议,用 3D 打印笔制作简易艺术摆件,让 “科技小白” 也能轻松参与,切身感受到 “科技不是遥不可及的术语,而是能改善生活的工具”。

三、生态共建:夯实 “大科普” 格局的石景山实践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 “科普盛宴”,更是石景山区深化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大科普” 格局的生动实践。石景山区科协通过联动区公园管理中心,打破了 “科协单打独斗” 的传统模式,充分激活了公共空间资源的科普价值 —— 将公园从 “休闲场所” 拓展为 “科普阵地”,既降低了市民参与科普的门槛(无需预约、免费开放),又扩大了科普服务的覆盖面,让科学知识真正 “走出实验室、走进生活圈”。

从长远来看,这场活动的意义远不止 “吸引千人参与”:它既提升了区域科普服务的供给质量,让 “无界科普” 的理念深入人心,也为后续科普活动探索了可复制的模式 —— 未来,石景山区或将进一步整合公园、社区、学校等各类资源,推动科普活动常态化、场景化,持续营造 “崇尚科学、乐于创新” 的社会风尚,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筑牢基础。

当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仍有市民不舍地围着展项交流。这场在雕塑公园上演的 “科技与艺术对话”,不仅带来了一次难忘的科普体验,更传递出一个信号:科普不必局限于特定场所、特定人群,只要贴近生活、贴近需求,就能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