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协:“活动 + 机制”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腾飞

2025-07-25 09:39:15 来源:云南教育网
        【每日科技网】
天津市科协:“活动 + 机制”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腾飞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天津市正全力冲刺。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 “天津市科协”)以其独特的 “活动 + 机制” 双轮驱动模式,成为推动天津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7 月 28 日,天津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即将盛大举行,主题 “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勇担创新使命”,彰显出天津市科协在新时代科技创新浪潮中的决心与担当。从产学研的紧密对接,到成果转化的高效推进,天津市科协正全方位构建创新生态,为天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创服务:为创新全链条 “穿针引线”

  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企业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鲲鹏信息总经理李润泽回忆起 2023 年企业面临的困境时仍感慨万千:“无源物联网技术前景无限,可标准尚未确定,发展路径模糊,巨大的投入风险让我们举棋不定。” 作为一家曾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企业,鲲鹏信息在布局 6G 无源物联网技术时陷入两难。

  关键时刻,天津市科协迅速行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 “长效帮扶 + 定向攻坚” 双轨方案。一方面,借助 “科创中国” 平台,促成中国电子学会与企业共建 “天津市无源感知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引入强大的科研资源;另一方面,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针对无人机芯片技术展开专项攻关。

  在新获批的国内首个无源感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里,李润泽自豪地展示着最新成果:“我们联合攻关研发的这款 ADS - B 芯片,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体积缩小一半,却能在 300 公里内精准识别航空器。”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天津市科协在创新全链条中 “穿针引线” 的生动实践。

  天津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建华表示:“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创新全链条‘穿针引线’,全力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让创新要素能够顺畅流动,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协通过打造完善的科创服务体系,已推动成立 39 家院士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举办 300 余场 “科创中国” 对接活动。这些举措如同搭建起一座座产学研合作的桥梁,让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相连,为科技创新汇聚强大合力。

  科创沙龙:为成果转化构建新生态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天开创新沙龙正逐渐成为天津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一由天津市科协与多部门联合打造的品牌活动,聚焦 “高端人才、前沿科技、产业需求”,采用 “政府搭台、多方唱戏” 的创新模式,致力于打通产学研对接的 “最后一公里”。

  天津光电产业(人才)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曼德设计院院长郑奇分享道:“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成熟,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在首期光电产业主题沙龙上,他提出成立产业联盟的倡议,立即得到天津市科协的大力支持。短短 10 个月后,联盟正式成立并迅速促成合作。联盟将曼德设计院的光电集成设计、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密云路改造项目,成功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跨越。

  这样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数据显示,天开创新沙龙创办一年来已成功举办 24 期,促成 73 个合作项目落地。无人机物流方案在半年内于滨海新区试点应用,校企联合研发的低温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张建华强调:“我们不仅仅是举办一场活动,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 为确保长效服务,天津市科协推动成立了 300 余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为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支撑。这种 “活动 + 机制” 的双轮驱动模式,让沙龙不仅能够高频举办,还能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人才评价:为实干者正名、赋能

  过去的职称评审制度,往往过于看重论文和学历,让许多埋头搞项目的技术骨干深感无奈。安捷物联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庞嘉莹回忆起过去时感慨:“以前评职称,论文和学历是硬杠杠,我们那些真正有实力、埋头苦干的技术人员总是吃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实干者的积极性,天津市科协组建了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职称社会化专业化评审机构 —— 天津市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这一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彻底打破了 “唯论文、唯学历” 的传统评价方式,将实绩、创新、贡献作为核心评价标准。

  庞嘉莹指着一份正高级工程师评审材料介绍说:“这份评审材料中全是关于系统优化、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报告。正是这种‘问实功、看实效’的评审方式,让他顺利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目前,安捷物联已有 7 名员工通过这项政策获得职称。

  截至目前,民企职称评委会已组织 5 次年度职称评审、开展 22 次专项服务,服务 3598 人次,2979 人获得相应级别专业职称,其中 1713 人获得相应高级别职称资格。

  张建华表示:“我们要让真正干事的人得到应有的认可。” 这种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各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 3 支团队荣获 “国家工程师奖”,12 人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9 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通过连续 3 年开展 “科创中国” 天津 U30 青年创业榜单评选,90 位 35 岁以下创新创业人才获得重点培养。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天津市科协在人才评价改革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天津的科技创新储备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天津市科协通过 “活动 + 机制” 双轮驱动,在科创服务、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天津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相信其将继续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在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天津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