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晚上出门得‘摸黑’,现在路灯一亮,心里也亮堂了!” 儋州市南丰镇陶江村委会临二村村长杨燕武望着村道两旁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脸上满是笑容。这 10 盏崭新的路灯,是儋州市科协深入基层办实事的生动写照,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出行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细微而坚实的力量。
调研走访听民声:小路灯连着大民生
今年 7 月初,儋州市科协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基层,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听诉求。在临二村,大家反映的 “夜间出行难” 问题尤为突出 —— 村内缺乏路灯,傍晚后道路昏暗,村民散步、劳作多有不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儋州市科协迅速行动,当即决定投入经费,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不同于传统路灯,太阳能路灯无需铺设线缆,既节能又环保,非常适合乡村场景。从调研发现问题到路灯安装完成,仅用了不到两周时间,10 盏路灯便整齐地立在了村道两旁。
灯光照亮新生活:从 “摸黑出行” 到 “夜话家常”
夜幕降临,临二村的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柔和的光芒洒满村道。曾经 “一到晚上就冷冷清清” 的村庄,如今有了新景象:老人们在路灯下唠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村民们饭后散步的身影多了起来,邻里关系在灯光下愈发融洽。
“这路灯不仅照亮了路,更照亮了我们的日子。” 杨燕武感慨道,有了照明后,村民夜间劳作、物资运输更方便了,大家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太阳能路灯的 “节能、经济、环保” 特性,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 不用额外支付电费,维护成本低,真正实现了 “一次投入,长期受益”。
学用结合办实事:科协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安装路灯只是儋州市科协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市科协将持续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解民忧的实际行动:
深入基层调研,聚焦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更多需求,精准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种植养殖技能,助力产业发展;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从一盏盏点亮乡村的路灯,到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儋州市科协正以 “小切口” 做好 “大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 “以学促干、为民办实事” 的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