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启幕:以科技前沿为坐标的创新突围路径
(中国科协之声・权威解读)7 月 6 日,中国科技会堂的穹顶下,一场关乎科技强国未来的头脑风暴正激烈碰撞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此拉开帷幕。这场以 "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 为主题的科技盛会,用 1 场主论坛、98 场专题论坛、4 场平行论坛的庞大矩阵,构建起覆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产业应用的立体交流网络。在 "十五五" 即将开启的历史节点,500 位中外科技精英齐聚北京,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绘制 "路线图"。
一、主论坛:锚定前沿的三大核心使命
1. 万钢致辞中的战略思考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致辞中直指核心命题:"当全球科技竞争进入 ' 无人区 ' 探索阶段,我们既要追踪前沿,更要敢于定义前沿。" 他明确科协组织的三大行动方向:
供给高质量科技:建立 "前沿技术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突破动态;
开展高水平咨询:组建跨学科专家组,为 "十五五" 科技规划提供 20 项战略建议;
促进高效率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等交叉领域建立 10 个协作平台。
2. 前沿报告的技术突破信号
6 位院士专家的主旨报告勾勒出关键领域的突破路径:
潘建伟团队的 "量子纠错新方案",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延长至 1.2 秒,为容错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戴琼海展示的 "多模态 AI 诊疗系统",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准确率达 97.3%,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李家彪团队研发的 "深海 6000 米激光雷达",首次实现海底地形厘米级测绘,助力深海资源开发。
二、核心成果:2025 年三大科技攻关清单
中国科协在主论坛发布的 "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 清单,聚焦三大方向:
| 类别 | 典型问题 | 攻关价值 |
|---|---|---|
| 科学问题 | 室温超导材料的微观机制 | 若突破将重构能源、交通等产业 |
| 工程难题 | 自动驾驶的极端天气适应技术 | 直接影响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 |
| 产业技术 | 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升 | 可降低储能成本 30% 以上 |
这份清单由 120 位院士投票产生,其中 68% 的问题来自企业一线,凸显 "产学研协同攻关" 导向。
三、一月盛会:覆盖全创新链条的论坛矩阵
1. 专题论坛的领域纵深
98 场专题论坛形成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产业转化" 的全链条布局:
基础科学领域:"暗物质探测新方法" 论坛将公布我国首台吨级液氙探测器的最新数据;
产业应用领域:"AI + 制造业" 论坛将发布《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白皮书》,收录海尔、格力等企业的 23 个案例;
区域协同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 论坛聚焦跨境科研资金流动机制,拟推出 "联合基金" 试点。
2. 平行论坛的创新亮点
港澳科技界座谈会:将签署 "跨境科研设备共享协议",首批纳入 50 台(套)大科学装置;
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启动 "星火计划",为 35 岁以下科研人员提供 10 亿元创新基金;
科技期刊论坛:推动建立 "中英双语论文评审体系",提升国产期刊的国际话语权。
四、年会新风:让学术回归本质的办会实践
与往届不同,本届年会以 "三无三主" 彰显务实学风:
不设开闭幕式、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规模效应,节省的经费全部投入青年学者交流项目;
以学会为主体、以学术为主旨、以学者为主角,设置 "非共识议题辩论环节",鼓励质疑与争鸣。
这种简约而高效的办会模式,让参会者将精力集中于实质交流 —— 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在会后 48 小时内,就与 3 家高校实验室达成合作意向,涉及固态电池电解质研发。
科技观察: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坐标转换
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正从 "技术追随者" 向 "规则制定者" 转变。本届年会发布的攻关清单中,42% 的问题由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这一比例较 2019 年提升 28 个百分点。正如万钢所言:"示踪前沿不是为了亦步亦趋,而是要在前沿地带开辟新赛道。"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科技盛宴,不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创新要素重组的催化剂 —— 当量子技术专家与车企工程师在论坛上相遇,当基础研究论文与产业需求清单同场发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密码,正藏在这些跨界碰撞的火花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