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搭建校地海外人才引育共同体:从政策协同到生态共建的破局之路

2025-07-09 09:28:14 来源:澎湃网
        【每日科技网】
济南搭建校地海外人才引育共同体:从政策协同到生态共建的破局之路

  济南搭建校地海外人才引育共同体:从政策协同到生态共建的破局之路

  (泉城科普・人才工作专讯)5 月 19 日,济南市科协组织的校地海外人才引育共同体建设座谈交流会现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济南高新区的代表就 "海外人才离岸孵化基地共享" 达成共识 —— 这一细节,折射出济南在人才强省会战略中探索的 "校地协同" 新路径。此次由市科协牵头,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国家 / 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及海归人才代表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正为破解 "海外人才引育碎片化" 难题绘制施工图。

  一、政策基石:从 "高校 20 条" 到共同体构想

  1. 市校融合的政策积淀

  济南先后出台 "高校 20 条"" 新高校 20 条 " 等政策,形成支持驻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制度体系: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向地方转化,近三年累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 327 个,转化金额超 45 亿元;

  建设 "高校人才飞地",允许高校教师带技术到企业兼职,保留事业编制身份,已有 186 名教师参与。

  2. 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思路

  市科协二级巡视员胡辉提出 "三维协同" 框架:

  资源共享:整合高校海外校友会、企业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引才渠道;

  流程协同:建立 "海外人才信息库 - 校地联合评审 - 落地孵化 - 跟踪服务" 全链条机制;

  品牌共建:联合举办 "国际青年学者济南论坛""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 等活动。

  二、实践探索:校地联动的破局方向

  1. 与会代表的焦点共识

  信息壁垒破除:齐鲁工业大学建议建立 "海外人才需求对接平台",实时发布高校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的人才缺口,首批拟纳入 1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28 个攻关项目;

  引育模式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提出 "双导师制",海外人才同时受聘高校教授与企业技术顾问,科研成果按 "3:7" 比例分配(高校 30% 用于基础研究,企业 70% 用于产业化);

  服务生态优化:海归人才代表建议设立 "海外人才服务专员",提供从签证办理到子女入学的 "一站式" 服务,压缩落户流程至 3 个工作日。

  2. 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需求画像

  

实验室类型急需海外人才领域合作形式典型需求
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通信、先进材料短期访问 + 联合攻关年薪 80-150 万元 + 科研经费
省级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全职引进 + 团队孵化提供 500-2000 万元启动资金


  三、下一步行动:从共识到落地的路径图

  济南市科协明确三大攻坚方向:

  走访调研:1 个月内完成对驻济 12 所高校、8 个重点园区的实地调研,梳理海外人才引育的痛点清单;

  平台搭建:6 月底前上线 "济南海外人才协同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查询、需求发布、项目对接功能;

  试点先行: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开展 "校地联合引才" 试点,目标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15 个。

  人才工作观察:让 "单打独斗" 变 "协同作战"

  济南的探索直指一个核心命题:在海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将高校的学术资源、企业的产业需求、政府的服务优势拧成 "一股绳"?此次座谈会达成的 "信息共享"" 双导师制 "等共识,正是对这一命题的回应。正如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潘玉斌所言:" 共同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引进多少人才,更在于构建 ' 引育用留 ' 的生态闭环 —— 让高校成为人才的 ' 学术后盾 ',企业成为人才的 ' 事业舞台 ',城市成为人才的 ' 生活港湾 '。"

  随着后续走访调研的深入,济南校地海外人才引育共同体或将形成可复制的 "泉城模式",为同类城市破解海外人才引育难题提供新范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