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春慰问传递科技温情
2023 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南宁市科协启动优秀科技工作者春节慰问活动,通过上门走访、视频连线等形式,为各领域科技人才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南宁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潘兆康、李锦伟,四级调研员蔡文铭分别率队,走访慰问牛蛙养殖、现代农业、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倾听创新心声,共商发展之计。
二、乡村振兴一线的科技担当
(一)牛蛙养殖的生态创新
在兴宁区牛蛙养殖协会,潘兆康慰问了秘书长张碧云,对其带领团队建设牛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成果表示肯定。该基地创新采用 "稻蛙共生" 模式,将牛蛙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每亩水域年产值达 8 万元,较传统养殖模式提升 3 倍,同时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潘兆康勉励道:"要继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张碧云表示:"协会已开展 23 期养殖技术培训,培养 120 名技术骨干,下一步将推广 ' 基地 + 农户 ' 合作模式,计划 2023 年带动 500 户农户参与生态养殖。"
三、产业创新前沿的科技力量
(一)智能灌溉的技术突破
在捷佳润科技集团,李锦伟慰问了董事长温标堂,了解其团队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北斗导航与 AI 算法,实现灌溉精度 ±2%,已在广西 100 万亩农田应用,节水节肥 30% 以上,获国家专利 27 项。温标堂介绍:"我们正开发面向东盟市场的多语种智能灌溉平台,助力 ' 一带一路 ' 农业科技合作。"
(二)畜禽育种的种业攻坚
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总经理唐燕飞向来宾展示了自主培育的 "富凤鸡" 品种,该品种肉质风味独特,蛋鸡 72 周龄产蛋数达 320 枚,打破多项国内纪录。集团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已培育 4 个畜禽新品种,带动 5000 户养殖户年增收 2.3 万元。李锦伟称赞:"你们在种业振兴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协将助力对接更多科研资源。"
(三)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
南宁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升介绍了南宁地铁 5 号线全自动运行系统,这是广西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采用 GOA4 级无人驾驶技术,运行准点率达 99.98%。该团队攻克了信号系统国产化难题,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南宁地铁后续线路建设。
四、科教一线的创新实践
在南宁市明天学校,蔡文铭慰问了科技教师苏艳春,参观了学校机器人实验室与创客空间。苏艳春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 12 项,其开发的 "民族文化 + 科技" 课程体系,将壮锦纹样设计与 3D 打印技术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蔡文铭表示:"科教创新要从青少年抓起,科协将支持学校开展更多科普活动。"
五、全市联动的慰问热潮
南宁市各县(市、区)科协同步开展慰问活动:
兴宁区:慰问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赠送防疫物资与科普资料;
隆安县: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收集农业技术需求 15 项;
马山县:走访基层科普带头人,调研黑山羊养殖技术推广情况;
武鸣区:慰问企业科技骨干,助力解决碳酸钙产业技术难题;
青秀区: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了解智能装备研发进展;
横州市:慰问农业科技特派员,考察茉莉花深加工技术应用。
六、科协服务的机制创新
南宁市科协以 "四服务" 为抓手,构建科技工作者服务体系:
需求对接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需求台账,分类匹配专家资源;
项目支持机制:设立 "科技创新搭桥" 项目,资助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举荐机制: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各级人才评选;
科普服务机制: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惠民活动。
2023 年,南宁市科协计划开展 "科技工作者创新论坛" 等系列活动,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都市注入科技动能。
结语:致敬城市发展的科技脊梁
从田间地头的生态养殖到城市地下的智慧轨道,从实验室里的种业攻坚到校园中的科教创新,南宁市科技工作者在不同领域书写着创新故事。南宁市科协通过春节慰问传递的不仅是节日祝福,更是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城市现代化的征程中,科技工作者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而科协组织将持续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让创新活力在绿城南宁充分涌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