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机制创新:构建全域科普协同新格局
图们市科协以 "党建引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 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 "113" 工作体系,推动科普资源高效整合:
(一)党建统领的协同机制
纵向联动:建立市、乡、村三级科协组织网络,吸纳 127 名科技带头人担任基层科普宣传员,形成 "市级统筹 - 乡镇落实 - 村屯覆盖" 的工作链条;
横向协作:联合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 15 个部门成立 "科普工作联盟",2024 年共同开展活动 32 场次,惠及群众 1.2 万人次。
(二)科技创新试点培育
高校院所对接:组织图们江人参科技小院等 3 家企业与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建立 "产学研" 合作,其中人参科技小院联合研发的 "林下参仿生种植技术" 使单产提升 20%;
国家级项目申报:通过 "请专家进企业 + 带企业走出去" 模式,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3 家企业均通过国家级科技小院初审,等待最终认定。
二、三大行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一)科技赋农惠民行动
技术下沉: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防治" 培训,现场示范微生物菌剂施用方法,覆盖种植户 80 余户;
品牌提升:针对图们特色农产品,组织开展 "地理标志产品电商运营" 培训,帮助朝鲜族辣白菜等产品实现线上销售额年增长 35%;
典型案例:石岘镇果树种植户应用科协推广的 "寒地果树修剪技术",苹果梨亩产从 2.5 吨提升至 3.2 吨,单价提高 15%。
(二)全域科普示范行动
活动矩阵:
"科普之冬":开展 "农村实用技术大课堂"12 期,培训农民 1200 人次;
"科普月":组织科普大篷车进社区、企业 20 余次,发放《家庭应急手册》等资料 3000 余份;
数字化科普:开发 "图们科普" 微信小程序,设置 "农技咨询"" 健康百科 " 等板块,累计访问量达 5 万人次。
(三)馆校合作育人行动
科创品牌打造:依托 "科技助 ' 双减 '" 项目,在 5 所中小学开展:
青少年科技艺术展:展出学生发明作品 120 件,其中《智能垃圾分类箱》获州级奖项;
机器人课堂:引入积木机器人套件,培训学生 300 余人次,组建 2 支校队参加省级竞赛;
资源整合:联合市科技馆开发 "朝鲜族民俗 + 科技" 特色课程,将传统农乐舞与机械传动原理结合,深受学生欢迎。
三、工作成效与数据支撑
| 维度 | 2023 年基线 | 2024 年现状 | 提升幅度 |
|---|---|---|---|
| 科普活动场次 | 18 场 | 32 场 | 77.8% |
| 企业合作项目 | 1 个 | 3 个 | 200% |
| 农民培训人次 | 800 人次 | 1200 人次 | 50% |
| 青少年参与度 | 500 人次 | 800 人次 | 60% |
四、未来规划与深化方向
(一)机制完善计划
科普数字化工程:2025 年建成 "图们市科普资源云平台",整合高校、企业科普视频 200 余个;
科技人才库建设:吸纳 50 名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组建 "图们科技智库",提供定向技术服务。
(二)产业赋能重点
人参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小院与韩国人参公社合作,开发红参精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跨境电商助力:联合海关、商务部门举办 "边贸企业数字化转型" 培训,2025 年目标带动 10 家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三)科普品牌创新
打造 "图们江科技论坛":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跨境科技合作研讨;
开发 "延边长白山生态科普" 研学路线:结合自然教育与朝鲜族文化,吸引周边学生参与。
结语
从石岘镇的果园到城区的校园,图们市科协的 "113" 工作体系正以系统化创新激活全域发展动能。当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种植难题,当机器人课堂点燃青少年创新梦想,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科协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正如图们江人参科技小院负责人所言:"科协搭台让高校技术与农民需求精准对接,一根人参的产业链就这样被科技拉长了。" 在边境小城的创新实践中,科协组织正成为连接科技与经济、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 "科技基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