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科协动态:多维度科普活动赋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吉林农业大学:道地药材与现代农业科普矩阵
吉林农业大学围绕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 主题,构建多层次科普体系:
道地药材科普:中药材学院展示人参、五味子等东北道地药材标本,通过展板详解生长环境与药用价值,特别设置 "林下参 VS 园参" 对比展区,直观呈现药效差异;
稻渔综合种养科普: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举办 "稻香虾趣" 美食品鉴会,通过 "水稻 + 小龙虾" 共生模型演示,向青少年讲解生态农业原理,现场品尝稻渔共养产出的有机稻米;
工厂化农业体验:菌菜基地组织 70 名学生参观玉木耳智能化生产车间,了解温控、湿度控制等现代农业技术,体验从菌种培育到采收的全流程。
(二)吉大二院:健康科普进社区
作为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吉大二院开展贴近民生的健康科普:
用药安全讲解:核医学科专家解析 "头孢与酒精同用的危害",通过动画演示双硫仑样反应机制;
皮肤健康科普:特需病房团队讲解瘢痕疙瘩的诊断治疗,展示最新激光治疗设备;
老年健康防护:全科医学科针对秋冬季感染性疾病,现场演示正确洗手、口罩佩戴等防护措施,发放《老年人健康手册》500 余册。
(三)药学科普大赛:大学生创新传播
首届 "药盾之光" 药学科普大赛决赛于 9 月 21 日举办,18 名专家评委与 5 名大众评委现场打分,获奖作品兼具科学性与传播性:
展板组一等奖:吉林大学《脑卒中二级预防与阿司匹林应用》,用思维导图对比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
演说组一等奖:白城医专《药剂服用方法图解》,通过情景剧演示肠溶片、缓释片等特殊剂型的正确服用方式;
文艺组一等奖:《"药" 用真情来传唱》将用药知识融入东北二人转,视频播放量超 10 万次。
(四)特产学会:转基因科普与技术推广
吉林省特产学会联合图们市举办《科学理性认识转基因》科普报告,中国农科院专家解读:
技术原理:对比传统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的分子机制,展示抗虫棉等成熟应用案例;
安全评估:详解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致敏原性等安全评价流程;
产业影响:分析转基因作物在抗逆性、产量提升等方面的贡献,现场发放科普读物 300 本。
二、地方科普创新实践
(一)松原企业职工创新方法大赛
9 月 19 日举办的创新方法大赛吸引 45 支队伍参赛,10 支队伍入围擂台赛:
技术应用:中石油吉林油田团队展示 "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技术",通过 TRIZ 创新方法缩短压裂时间 20%;
评审机制:采用 "技术创新性(40%)+ 应用价值(35%)+ 现场展示(25%)" 评分体系,最终勘探开发研究院团队获一等奖。
(二)白城科普进万家活动
洮北区丰华园社区活动现场亮点:
志愿服务体系:成立 6 支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涵盖医疗、应急、农业等领域;
实操培训:红十字会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练,超 50 名居民参与实操;
便民服务:中心医院眼科、彩超科提供免费检查,发现早期眼部疾病 12 例。
(三)永吉县科普赶大集
9 月 24 日开展的 "科普大集"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流动宣传:科普视频宣传车巡回 7 天,播放《应急自救常识》《农业新技术》等 6 部视频;
互动展示:30 块展板详解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知识,设置 "垃圾分类投壶" 等互动游戏;
资料发放:发放《农村实用技术手册》《家庭急救指南》等 1500 余册,覆盖 500 余户家庭。
三、国内科技动态:航天与能源领域重大突破
(一)力箭一号遥四火箭发射成功
9 月 25 日,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 "一箭五星" 发射:
载荷详情:搭载中科卫星 01/02 星、吉林一号 SAR01A 星等 5 颗卫星,总质量超 800 公斤;
技术突破:首次成功进行晨昏轨道发射,该轨道特点是卫星每天在固定地方时经过同一区域,适用于环境监测、气象预报;
商业运营:该型火箭已发射 42 颗卫星,入轨精度达米级,实现 "72 小时快速发射" 能力。
(二)高效辐光伏核电池研发成功
苏州大学团队在《自然》发表最新成果:
设计创新:提出 "内置能量转换器" 理念,将锕系元素与发光镧系元素分子级耦合;
效率突破:放射性衰变能到光能转换效率提升近 8000 倍,电池效率达 33.1%,为已知最高;
应用前景:可制成毫米级微型电池,用于心脏起搏器、深海探测器等,理论使用寿命超 1000 年。
四、科普活动成效评估
| 活动类型 | 覆盖人群 | 核心成效指标 |
|---|---|---|
| 高校科普活动 | 5000 余人 | 青少年农业科技认知提升 40% |
| 健康科普 | 3000 余人 | 老年人急救知识掌握率提升 35% |
| 企业创新大赛 | 200 余人 | 参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12 项 |
| 社区科普 | 1000 余人 | 家庭应急技能普及率提升 28% |
五、科普工作未来规划
(一)吉林省科协三大计划
科普资源整合计划:建设全省科普资源共享平台,2025 年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线上预约;
青少年科普筑基计划:开发 "农业科技"" 航天探秘 " 等 5 套沉浸式科普课程,覆盖 100 所中小学;
科普人才培育计划:2024-2026 年培训 1000 名科普讲师,其中高级职称专家占比不低于 30%。
(二)科技传播创新方向
数字科普:开发 AR 道地药材识别系统,通过手机扫描实现药材真伪鉴别;
跨界合作:与吉林广播电视台共建 "科普直播间",每周推出 2 期科技访谈节目;
国际交流: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合作开展 "北极科技科普周",分享极地科研成果。
结语
从长白山脚下的道地药材科普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腾飞,吉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勾勒出一幅 "接地气" 与 "高尖端" 并存的科学传播图景。当大学生用二人转演绎用药知识,当农民在 "科普大集" 上学习智慧农业技术,这些生动实践正在重塑公众对科学的认知方式。而力箭一号的一箭五星与高效核电池的研发突破,则彰显了科技科普的双重使命 —— 既扎根民生需求,又引领前沿探索。正如吉林省科协负责人所言:"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创新文化的培育。当道地药材遇上航天科技,我们看到的是科学精神在不同维度的生动诠释。" 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征程中,这样的科普实践正在为科技强国建设筑牢社会根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