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2025 年 6 月 17 日讯) 为深化 "科创中国" 战略实施,推动科技资源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2025 年 6 月 11 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与福州市科协代表团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 "科创中国" 福州专项对接会。本次会议聚焦科普创新、学术平台构建与科技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开启了科技社团服务地方经济的新范式。
一、多方协同:科技社团与地方创新的深度对话
1. 参会主体与议题聚焦
学会代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宏院士、总干事长刘平生研究员等 7 位专家,携全国 18 个科普基地的资源网络参会;
福州代表团:市科协党组书记王智武、人才集团副总经理潘朝强及上源生科等企业代表 11 人,围绕 "政策引导 + 产业需求" 双主线展开对接。
2. 核心合作领域
会议确立三大合作方向:
科普教育创新:整合学会 "中学生卓越计划"" 春雨计划 " 等品牌项目,共建福州特色科普基地;
高端学术平台:引入学会年会、前沿论坛等资源,提升区域学术影响力;
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技术成果与福州产业需求对接。
二、需求对接:地方创新痛点与学会资源的精准匹配
1. 福州方需求阐述
王智武书记:福州作为 "科创中国" 试点城市,急需通过科技社团链接智力资源,破解 "学术交流与产业转化脱节" 问题;
潘朝强副总经理:人才集团将推动 "揭榜挂帅" 机制,计划年内发布 20 项生物医学领域技术需求榜单;
林可敬总经理:企业已启动 "秀丽隐杆线虫科普基地" 建设,期待学会在实验设计、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
2. 学会资源输出
张宏院士提出 "三位一体" 支持方案:
资源下沉:推荐学会理事单位与福州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活动赋能:2026 年学会学术年会增设 "福州产业专场",定向对接技术需求;
科普联动:将福州基地纳入全国科普网络,共享 "高校 - 中小学 - 企业" 协同模式。
三、机制创新:从项目合作到生态构建的升级路径
1. 闭环服务体系设计
会议达成三项机制创新:
需求对接机制:建立 "企业技术需求库 - 学会专家匹配 - 成果转化跟踪" 全流程服务链;
人才联合培养:启动 "福州生物医学创新人才计划",学会专家参与企业研发团队建设;
科普品牌共建:联合开发 "生物物理 + 福州特色" 科普课程,计划 2025 年秋季学期落地 3 所中学。
2. 阶段性成果展望
年内完成福州科创中心选址,作为学会技术转移枢纽;
2025 年底前共建 "秀丽隐杆线虫科普实验室",预计年服务青少年超 5000 人次;
推动 3 项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专利技术在福州开展产业化试点。
四、战略意义:科技社团服务区域创新的范式突破
本次对接会开创了 "科技社团 - 地方科协 - 企业" 三方协同的新范式:
资源整合效应:学会 1600 余名会员专家资源与福州 200 余家生物医学企业形成互补;
机制创新价值:"揭榜挂帅" 与 "科普基地共建" 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产业升级推动:有望助力福州在精准医疗、生物制造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科创中国" 不仅是项目对接,更是创新生态的重构。" 张宏院士在总结中强调,学会将以福州为试点,持续探索科技社团服务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 ' 学会方案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推进,生物物理学科的基础研究成果将加速向福州产业场景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创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