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化石中,发现5枚与现代甲虫“撞脸”的远古昆虫标本。
这5枚远古标本的形态与现代甲虫“子孙”几乎完全一致,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归入现代昆虫分类。此类进化停滞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它们的发现,也为解开昆虫演化之谜,提供了珍贵的证据。
甲虫又称鞘翅目昆虫,包括常见的瓢虫、象鼻虫、金龟子等,是动物界中生物多样性的类群。此次研究涉及的拳甲科昆虫,是其中一个小类群。其体型较小,全球广布,现生拳甲成虫常见于腐木、腐败的植物或落叶层中。
此次发现的5枚标本全部来自距今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缅甸琥珀中。这5枚标本分为两种,一种体长约1.05至1.15 毫米,与现代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一种拳甲最为相似。另一种体长仅0.71毫米,与现代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等南半球森林中的现生类型极其相似。
“之所以出现这些‘活化石’,很可能因为远古森林长期保持湿润的环境,这让生存在其中的拳甲也陷入长期演化停滞的局面。”领导此项研究的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员蔡晨阳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