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再生材料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家电行业新国标落地

2025-11-19 14:10:29 来源:财联社
        【每日科技网】
规范再生材料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家电行业新国标落地

  2025 年 11 月 19 日,财联社消息显示,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发布《家用电器产品再生材料使用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 “新国标”),并明确将于 2026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家电行业再生材料应用从 “自发探索” 迈入 “规范发展” 的新阶段,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的标准支撑。

  一、新国标核心要义:筑牢 “质量底线”,明确 “应用规则”

  此次发布的新国标并非简单对再生材料使用 “设限”,而是通过全流程规范构建起 “安全可靠、高效环保” 的应用体系,核心聚焦三大关键环节:

  在质量管控方面,标准首次明确再生材料的 “性能等同性” 要求。规定家电产品所用再生材料必须满足设计及使用的基础要求,尤其是关键零部件采用的再生材料制品,必须通过严格的验证试验,证实其可靠性与原生材料制品持平。这一要求直接回应了市场对 “再生材料 = 质量打折” 的担忧,为再生材料在核心部件的应用扫清了质量疑虑。

  在应用导向方面,标准确立 “环保优先、因地制宜” 的选择原则。明确在保障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应优先选用来源广泛、易回收处理且环境友好的再生材料,从源头减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例如,在冰箱外壳、洗衣机底座等非核心部件领域,鼓励优先采用回收利用率高的塑料再生材料,推动资源循环效率提升。

  在管理规范方面,标准构建了 “全链条可追溯” 的监管体系。通过明确再生材料的评估选择流程、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溯源管理细则以及使用率计算方法,让再生材料从采购、加工到应用的全流程都有据可查。这不仅便于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也为企业精准核算绿色效益、打造绿色产品标签提供了统一标准。

  二、行业痛点破局:填补标准空白,化解 “推广瓶颈”

  长期以来,再生材料在我国家电行业的应用面临诸多瓶颈,而新国标的出台恰好精准破解了这些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家电超过 1 亿台,理论可回收再生资源价值超千亿元,但再生材料在家电生产中的整体使用率不足 15%,远低于欧盟部分国家 30% 的水平。

  此前行业存在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质量标准缺失,不同企业对再生材料的验收标准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劣质再生材料流入市场,影响消费者信任;二是溯源体系不完善,再生材料来源复杂,企业难以精准把控材料品质,也无法向市场有效证明再生材料的真实性;三是使用率核算混乱,缺乏统一的计算方法,导致企业绿色转型成果难以量化评估。

  新国标通过统一质量要求、建立溯源机制、规范核算方法,直接针对性解决了上述问题。例如,针对空调压缩机、电视机电路板等关键零部件的再生材料应用,标准明确了具体的验证试验项目和指标要求;针对塑料、金属等不同类型再生材料,制定了差异化的溯源信息记录清单,让每一批再生材料都能 “追根溯源”。

  三、行业影响深远:激活绿色产业链,助力 “双碳” 目标

  新国标的实施将对家电行业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从产业链上游的材料回收、中游的生产制造到下游的产品消费,都将迎来绿色升级。

  对家电生产企业而言,标准的落地将倒逼企业重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再生材料的专项采购和质量管控体系,尤其是针对关键零部件,需投入资金升级检测设备以满足验证试验要求;另一方面,统一的使用率计算方法将让企业的绿色投入更易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例如可依据标准核算数据申请绿色信贷、参与绿色产品认证,提升品牌形象。

  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而言,新国标将带来明确的市场导向。标准对再生材料的来源、纯度等要求,将推动回收企业从 “粗放式回收” 向 “精细化分拣” 转型,促进高纯度再生材料的供给能力提升。同时,家电企业对再生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将带动再生材料市场规模年增速提升至 20% 以上,形成 “废旧家电回收 — 再生材料生产 — 家电制造” 的闭环产业链。

  对消费者和社会而言,标准将保障绿色消费权益。随着再生材料在合规前提下的广泛应用,家电产品的碳排放将显著降低,据测算,若全行业再生材料使用率提升至 2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1000 万吨。同时,“性能等同原生材料” 的要求将让消费者在选择绿色家电时更放心,推动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普及。

  从政策协同角度看,此次新国标与《“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提升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水平” 的要求一脉相承,后续有望配套出台具体的实施指南和监督抽查方案。随着 2026 年 5 月 1 日实施日期的临近,家电行业将进入为期半年的标准落地准备期,一场以标准护航、全链协同的绿色转型浪潮正加速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