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响青春!“音为江南” 优秀原创作品出炉,古音新韵点亮江南
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第四届 “音为江南” 苏州市青少年原创音乐嘉年华于 11 月初圆满落幕,各大奖项同步揭晓。作为国内首个聚焦青少年原创音乐的艺术赛事品牌,这场诞生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音乐盛事,已在人文与创新的土壤中扎根四年,吸引着无数年轻创作者用音符编织梦想,以旋律对话江南。
赛事概况:跨越地域与年龄,百件作品赴约江南
本届 “音为江南” 由苏州工业园区文联与新建元圆融发展联合主办,苏州团市委青联指导、明堂文化艺术承办,赛事影响力持续辐射全国。参赛者年龄跨度从 7 岁至 33 岁,不仅有苏州本地选手,更有来自天津、南京、河南、上海、杭州等多地的音乐爱好者踊跃参与,累计收到投稿作品逾百件。
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创作者,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与对江南的理解齐聚赛场。无论是少年选手的纯粹创作,还是青年创作者的深度表达,都让这场音乐嘉年华充满多元活力,成为展现青少年原创音乐力量的重要平台。
获奖作品:古音新韵碰撞,解锁江南多元模样
少年组总冠军:钟艾嘉《江南遗梦》—— 探寻江南的历史风骨
16 岁的苏州市第六中学校学生钟艾嘉,怀揣着为喜爱的游戏编曲的梦想,在高中繁忙的学业之余,首次尝试原创编曲便交出了亮眼作品《江南遗梦》。不同于大众对江南柔美婉约的固有印象,她在歌曲中着力探寻江南背后的历史风骨,用清澈的歌声将一幅兼具柔情与刚毅的江南画卷徐徐展开,最终斩获少年组总冠军。
江南金音奖:传统与现代的大胆融合
赵晨《胜浦宣卷 TrapMix》:来自苏州太仓的青年选手赵晨,对苏州乡间小调与古音情有独钟。在 “江南古音寻访” 活动中,他从胜浦宣卷先生的表演中汲取灵感,大胆将吴语韵律与现代电音风格相结合,创作了《胜浦宣卷 TrapMix》。这首作品打破了传统宣卷的刻板印象,为听众带来全新听觉体验,成功拿下江南金音奖。
陆雅菲《恋苏州》: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的陆雅菲自幼学习古筝,对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深厚情结。《恋苏州》的灵感源于她大学时代对苏州的点滴印象沉淀,作品以电古筝融合传统民乐,搭配温婉人声,生动勾勒出吴侬软语、水巷绵长的梦里苏州,尽显江南温婉之美。
创意新锐奖:用音符捕捉生活与时光
吴子嫣《流动的江南》:16 岁的苏州中学学生吴子嫣擅长长笛演奏,对编曲充满热情。她以记忆中的苏州古镇为蓝本,从时光与河水的流动中获取灵感,将长笛与钢琴巧妙结合,创作了《流动的江南》。歌曲轻盈柔和又不失动感,让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随水波流转,生生不息。
郭涛《父亲啊,孩子啊》: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的音乐教师郭涛,以生活中的父子亲情为创作源泉,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歌曲从父亲与孩子的不同视角出发,细腻描绘了刻于骨血的亲情之爱,用质朴的情感与真挚的表达赢得创意新锐奖。
赛事初心:扎根江南文化,培育原创力量
四年来,“音为江南” 始终以传承与创新江南文化为核心,持续开展 “江南古音寻访” 活动。白洋湾山歌、虞山琴派、苏州评弹、白茆山歌、芦墟山歌、胜浦宣卷等古老声音,通过赛事走进青少年的视野,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江南古音素材库” 的建设,更让传统文化在原创音乐中得以活化传承。
为助力年轻创作者成长,主办方还持续举办青少年原创音乐研讨沙龙,邀请《黑猫警长》《封神演义》作曲大师刘念劬、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获得者姜兴龙等业内重磅嘉宾亲临指导。2024 年,姜兴龙还专为大赛创作了主题歌曲《音为江南》,为赛事注入更强专业力量。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东沙湖小学、星海实验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已纷纷建立青少年原创音乐社,原创的种子在校园中悄然开花。未来,“音为江南” 将继续搭建优质平台,让更多青少年在音乐创作中感受文化魅力,用青春旋律为江南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