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中的“蓝洞”。
顾名思义,“蓝洞”就是蓝色的洞穴,深处的深蓝色海水和周围浅水区的浅蓝色海水之间,产生鲜明对比,因此得名。为什么“蓝洞”能拥有如此深邃美丽的蓝色?这需要用光谱来说明光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渐变,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最长。波长越长的光,能量越低,越容易被海水吸收。
因此,红橙色的光最被吸收,然后是黄绿色的光,被吸收。因此,蓝紫光可以照射到“蓝洞”内部的白色碳酸盐砂,然后反射。
因此,从外面看,“蓝洞”是深蓝色的。
越深的距离,越能吸收红绿色的光,蓝色也越深,“蓝洞”周围的浅水区,蓝色就越浅。
像大家平时看到的浅坑一样,在各种颜色的光的堆积下,最终偏向白光,看不到蓝色。
“蓝洞”一般出现在由碳酸盐岩床构成的岸边或岛屿上,如石灰岩或珊瑚礁,是圆形、陡峭、有墙壁的洼地,内部积存着大量的海水。
在过去的冰河时期,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100-120米,这些碳酸盐岩床还暴露在地表上。
从那时起,暴露在空气中的这样的地层,成为雨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目标,逐渐形成洞穴。
这种情况持续到冰河时代末期,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些近海岸洞穴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被淹没的洞穴,虽然避免了被风化进一步侵蚀,但也逃不过被腐蚀的命运——海水的腐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腐蚀使垂直洞伸出了一些侧面通道。这些侧面通道相当长,有些超过600米。因此,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蓝洞”。
这么深的“蓝洞”里有什么?
首先,“蓝洞”的水循环不好,所以在一定深度以下没有氧气。因此,大多数海洋生物只能在浅水层看到。
再往下走,就是硫化氢层。这部分含有很多微生物代谢的硫化氢,具有腐蚀性。
再往下走,就是无氧层了。缺氧对大多数海洋生物来说是致命的,但细菌要在这里生存,问题不大。
当然,自冰河时代形成以来,“蓝洞”中有很多生物化石
此外,“蓝洞”内部还发现了钟乳石的痕迹。
也许是因为深邃而神秘的蓝色,无数潜水员将“蓝洞”作为自己的梦想之地。
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位于中国三沙市西沙群岛。如果你有机会,你也想跳下去看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