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屎壳郎会滚粪球,但它并没有做好滚前的准备工作——「跳舞」。
面对成型的粪球,它不急着推,而是停下来,然后爬上粪球,这是在干什么?绕圈?
有时屎壳郎在旋转时也会停下来,当头朝下时,用腿把球推回一段距离,做一个短暂的暂停。
在屎壳郎完成了以上一连串的动作之后,他终于开始爬行,并继续将球滚开。
从像隆德大学这样的大学来的科学家,把屎壳郎的这一系列动作描述为“神秘的舞蹈”,看起来确实是相当令人迷惑的动作。
为弄清这种舞蹈的用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些实验:首先用一个绿色的光点模拟太阳,然后在屎壳郎跳舞时加入一些额外的环境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在舞蹈过程中,额外的环境刺激会使屎壳郎发生转向。
还有,这个转向,只在跳舞时才出现。要是在你滚粪球的时候被人骚扰,不好意思,屎壳郎不会理你的。
根据这些观察,科学家认为这种“舞蹈”与屎壳郎判断方向有关,目的是帮助屎壳郎调整行走路线。它不是屎壳郎瞎爬的。
舞蹈的时候为什么要爬到粪球上,可能有两个目的:
一是开拓视野。良好的视觉效果不仅能更好地接受外界环境,同时也能防止其他甲虫入侵;
方便地调整方向;调节方向后可直接从粪球中爬下,方便继续前进。
然而,屎壳郎这一次又一次的跳舞,怎么就知道“路在哪里”呢?这个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之前说过屎壳郎的“攀登”,现在说它是为了更好地接受环境信息。所以说到外界的信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
没错,是太阳。日出和日落的规律,就像“罗盘”,只是作为方位坐标,是不太恰当的。尽管太阳并非是静止的,但是考虑到屎壳郎的平均运输时间只有6分钟,太阳在此期间的微小移动,问题就不大了。
对屎壳郎来说,尽管太阳的移动并没有太多麻烦,但光靠太阳还是不够的。太多看不见太阳的地方,如果天气不好,或者太阳被云层遮住,屎壳郎会怎么样呢?
这问题,可难不倒屎壳郎。当他们看不见太阳时,他们以太阳的偏振光作为参考。
阳光的偏振光在许多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导航标志。例如:蚂蚁,蜜蜂,候鸟等,当然,屎壳郎也是其中一员。
原因在于太阳光线经过各种折射和散射后,在某一特定区域上,会出现各种偏振光,它们构成了大气偏振光模式图。可视为地区性的“地图”。
尽管这张“地图”受地区、天气、太阳高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不太稳定。但屎壳郎从这张临时地图上可以看出哪方是正确的。
好吧,让我们继续增加难度吧,既然你可以利用太阳的偏振光,那么如果太阳下山,完全看不见阳光,又会怎样呢?
这样,也难不倒屎壳郎。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技巧:利用月光定位。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在月球周围形成的宽广而微弱的偏振光模式,来定位。
这种现象是由于屎壳郎本身强大的夜视能力所致,使他们能够在夜空中看到非常微弱的光线特征。更重要的是,屎壳郎是目前所知的一种能利用月光来定位的动物。不但可以使用阳光,而且可以使用月光,这是一个强大的世界吗?
终于,有一种情形,也许很难想象,就是正午时分。这一时间垂直于太阳的上方,在方位上没有参考价值。本例中,屎壳郎用它来参考方向,风!
试验发现,当太阳温度高于75℃,风就会转向180℃,屎壳郎就会转向180℃。在太阳落山可以作为坐标时,屎壳郎对风向的变化没有做任何改变。
这样,我们就能看见一只屎壳郎,白天,它用太阳的偏振光和太阳的日光「映射图」来指引方向;太阳升到一定高度时,它会用风;晚上,它也不惊慌,因为月亮的偏振光是他们的指南针。
那真是从早到晚,全天候的安排,总而言之,就是下面这个。
要想一整天都不迷路,屎壳郎也是练一身本领啊。在这一点上,它比我们要强得多。不管怎样,屎壳郎的这些技能,我一个也学不会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