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到11月21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暨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量子物质基础研究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和青年学者,共同探讨量子物态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此次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支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鸿钧院士、所长方忠院士、《科学》出版人Bill Moran,以及《科学》物质科学领域主编 Jake Yeston分别致开幕辞,向嘉宾和参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会议支持单位、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高鸿钧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2023年度第一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对物理学领域学术交流的积极影响,表达了为科学家们搭建学术交流桥梁,共同推进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广泛国际合作的愿望。
凝聚态物理领域公认奖,巴克利奖获得者J.C. Séamus Davis、Ashvin Vishwanath、薛其坤、Steven Allan Kivelson,以及 11位国内外院士参加了本次盛会。500多名物理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精彩的报告和深入讨论推动了量子物态基础研究这一前沿主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此次会议期间,37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物理学家和杰出青年学者们围绕笼目材料、重费米子超导材料、镍基超导材料以及二维材料中的新奇量子现象等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并与现场物理学家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青年学者们通过报告和讨论充分展示了他们在该领域内突出的能力和成果,受到广泛好评。这也表明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拥有雄厚实力并具备巨大潜力。
为促进更多国内的科研成果能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并分享给全球同行,在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出版专题讲座,《科学》杂志物理领域编辑介绍了论文写作投稿技巧并分享经验,现场答疑,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与编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通过此次盛会, 全球12名量子物质基础研究专家组成了国际化的学术委员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将持续助力该领域北京与全球范围内基础研究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及合作。
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Steven Allen Kivelson在闭幕辞中对会议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交流和合作过去是,未来也会是解决复杂科学难题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初晓英在结语中回顾了从往届到今年会议举办的历史,并表示,《科学》杂志将秉承促进科学、服务社会的宗旨,继续努力为中美之间基础科研的沟通合作建立长期平台。
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创办于 2018 年,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世界期刊共同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服务学术期刊编辑与北京地区科学工作者,邀请前沿领域科学家、学者与北京市青年科研骨干深化交流,搭建前沿学术交流研讨、短期项目科研工作的平台。
《科学》系列期刊(Science Family of Journals)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科促会成立于 1848 年,是世界上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在全球拥有 12 万会员。科促会通过全球合作与科学无国界的坚定信念来实现“促进科学,服务社会”这一愿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