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产业无疑成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先锋队。
深圳的5G产业有这样的实力与积淀承担重任。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行业规模的1/6,深圳通信产品制造产业年产值约1.4万亿元。
不仅如此,深圳政府及相关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全力推进。据悉,深圳年内将建成5G基站约8500个。有的公司已在5G商用方面领跑并持续投入,有的则在5G细分领域居地位,为5G设备需求爆发做准备。
5G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增长,成为强劲的动力引擎。工信部此前表示,据有关研究机构初步测算,我国5G商用前五年可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超过10万亿元,经济增长值超过3万亿元,直接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0万个。
今年以来,随着5G牌照陆续下发,国内三大运营商表示,会尽快在部分城市启动5G商用服务,其中包括深圳。深圳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深圳年内将建成5G基站约8500个,覆盖政务办公、交通枢纽、教育、文化活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等经济民生场景。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软件产业基地、福田中心商务区、大空港国际会展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区域将全面加快5G覆盖,形成目标区域的5G连续覆盖,深汕特别合作区同步高标准建设5G网络。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5G产业链各环节都有深圳企业,并且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竞争力。除华为、中兴基本涵盖5G行业全产业链外,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在芯片领域居于行业地位。
此前,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曾表示,华为已跟30多个国家的运营商,签订了46份5G商用合同。这46份5G商用合同中,有26份合同来自欧洲,10多个来自中东,其他合同主要来自亚太区。从产品解决方案情况来看,华为具备从核心网、承载网到接入网,再到CPE的商用能力。不仅如此,华为今年还将持续投入。据透露,今年的研发人数约1万多人,研发费用的投入将超过100亿元。这100亿元主要用于:研发人员的人力成本支出,大量仪器设备购置,产品开发,涵盖华为的芯片开发和投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辖区内的A股上市公司为308家,5G概念板块公司接近20家。其中,中兴通讯、工业富联、深南电路、信维通信等多家公司在5G产业链中享有地位。对于未来5G产业的规划,中兴通讯表示,公司多年持续投入,具备完整的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中兴通讯副总裁柏燕民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5G商用方面处在领跑位置,目前在全球获得25个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与全球60多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
此外,中兴通讯聚焦深圳地区5G网络建设,早在今年4月,中兴通讯已与中国联通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完成了5G网络铺设,前海蛇口自贸区因此成为全国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自贸片区。
VR/A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过去的VR/AR产品因为带宽和延时的因素可以导致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和终端移动性差等痛点问题,一直是遏制行业发展的的一块短板。高质量VR/AR业务对带宽、时延要求非常高,例如对于VR来说,要达到非常好的用户体验,需要的带宽要达到1000Mbps以上,延时要达到小于2ms的级别,而对于AR来说要达到不错的用户体验也需要200Mbps带宽以上和5ms以下的延时,这在4G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唯有5G能满足这样的高速传输能力。
5G落地后第一场景应用将加速VR/AR发展,中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戏场景的通信传输短板将被弥补,预计沉浸式游戏的VR/AR商用将加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70%,而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根据IDC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较2019年的预测(65.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2018-2023年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
因此,5G牌照发放后,场景的应用就是VR/AR产业,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在产业链公司中的AR微显示、光学、感知交互板块技术更新突破后,软硬件企业纷纷布局抢占市场。
微美全息WIMI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全息云服务。作为国内全息AR的代表企业,据介绍,微美全息覆盖从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ARSD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娱乐、光场影院、演艺系统、商业发布系统及广告展示系统等五大专业领域。
AR行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作为行业,微美全息迄今已成功完成了一些投资者融资,并且享受单位产出成本降低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微美全息提供优质AR内容的强大能力可以促使客户持续采用我们的AR技术;微美全息的市场地位和相应的营销能力可以帮助微美建立跨越各个细分市场的全行业品牌形象。
微美全息开发了数据分析功能,以便从产品和第三方来源收集的大量数据中获取可操作的见解。目前已经渗透了大约3.5亿的可靠终端用户群,可以从中收集原始数据。微美全息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管理大量数据并大规模提供实时分析,从而继续改进和创新产品和服务。数据挖掘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技术使微美能够构建和分割上下文丰富的用户配置文件,并在众多应用程序中应用此类分析。例如,微美全息通过分析通过全息AR广告服务收集的用户数据创建了2,000多个用户标签。
全息3D人脸识别软件的开发基于微美的全息成像特征成像检测和识别技术、模板匹配全息成像检测技术,以及基于深度学习和训练的视频处理和识别技术。传统的2D面部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识别技术,它从面部图像或面部视频流中捕获信息,并自动检测和跟踪目标面部;微美的全息3D面部识别技术是全息成像捕捉和3D肖像的结合的识别技术。微美全息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拥有AI、机器识别技术、机器学习和视频成像处理技术。全息3D面部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结构光和红外光的集合技术,所收集的特征点可以超过30,000点;传统2D面部识别技术的收集特征点不到1000点。并且3D技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有望克服传统2D面部识别技术中发现的如光线、姿势、遮挡、动态识别和面部表情等许多问题。
微美全息云业务将与5G深度结合,在5G的高速率与低延时的协作下,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从系统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传输时延平均6ms左右,远低于4G网络传输时延,保障了全息AR的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中的无卡顿、低时延,以及多终端异地协同,时交互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端+云协同的协同更加高效。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使得微美全息云的全息AR广告业务与全息AR娱乐业务,以及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家庭全息等,都将基于5G+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获得有效增长。
2019年6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了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5G全息通讯的商用元年。全息作为5G和6G网络的重要应用领域,将会渗透到教育、通讯、零售、旅游、工业等方面。微美全息云坚信十年后,全息云应用领域将会诞生类似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人类的生活会因为全息而变得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