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7 日消息 今天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处在每年的 8 月 7 日至 9 日。
立秋,顾名思义,就是暑去秋来,立秋过后,虽然暑热仍然会继续,但天气的整体趋势是慢慢向凉爽过度的,民间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每年 8 月 7 日或 8 日,太阳到达黄经 135° 时为立秋,其中“立”为开始的意思,“秋”为庄稼成熟的时期。中国古代典籍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明立秋不仅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开始,还是草木开始结果孕子的时候。古人还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关于立秋,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话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七个太阳,那时候人间树木常青,鲜花不败,庄稼一年收七次,人们的生活也很安详。但后来,出现了一只夜猫精,它喜爱黑夜,怨恨太阳,后来变成了一个鹰嘴铁人,射下了六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因为害怕而躲了起来,世界因此进入了黑暗。人们都期盼太阳能够重新出来,于是选出最有本领的人去找太阳。最后,人们选择了三位彝家姑娘,她们既聪明又勇敢,与人们合力消灭了夜猫精。
消灭夜猫精后,三位彝家姑娘便开始寻找那最后一位太阳,她们循着太阳消失的地方找了很久,却依然找不到,翻越千山万水之后,三位姑娘的头发已经长到地上,变得雪一样白。后来她们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说,她们需要在这里一直等,等到了立秋那天,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会骑马来到这里,他就是你们要找的第七个太阳。后来,这位小伙子真的到了,但是这个时候三位姑娘的生命已经很衰弱了。她们对小伙子说:“太阳,你不能离开我们。你离开了我们,庄稼就不会熟,牛羊就不会长,鲜花就不会开。太阳啊,快升起来吧。”最后,她们立脚的地方化作三座高山,托起了一轮太阳。此后每当立秋这天,人们便会欢快地跳歌,纪念为人间找回太阳的三个姑娘。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 3 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因秋气燥,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会使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内分泌紊乱,造成情绪低落。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
饮食方面,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