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17 日上午消息,在《ISC 夜谈》栏目上,360 集团董事长兼 CEO 周鸿祎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及全球知名 “白帽黑客”古河等展开对话。
夜谈现场,周鸿祎现身为黑客群体 “正名”,“其实,黑客是个很好的词,最早在五六十年代,计算机刚出现,一批极客们被称为黑客,他们探索技术,永无止境。但不能因为极少数为非作歹的黑产从业者,就把整个黑客群体给污名化”,他认为,利用黑客技术做好事的,应该确切称他们为白帽子 “黑客”,“我们白帽子黑客挖掘的漏洞,要么上报国家漏洞库,提醒全中国的电脑应该打补丁,防止中国的网络被攻击;要么按照行规,比如发现微软、Google、苹果的漏洞,主动提交给给友商,提醒他们产品存在问题”,也相当于在保护亿万消费者。
近日因授课在网络走红的 “刑法学专家”罗翔也表示,黑客群体的二分,如同法律中的人,“一种人是专门钻法律的漏洞,另一种人则是发现法律漏洞,想办法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弥补这个漏洞,尽可能追求公平和正义。”
此外,周鸿祎还指出,个人数据与个人隐私很难明确界定,“如今想要换取互联网服务,个人数据赋能给厂商,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据此,他主张 “服务商在采集用户数据时,应该做到让用户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它的所有权,应该明确定义属于用户自己所有。此外,厂商没有权利转卖该数据。
周鸿祎结合 2016 年山东 “徐玉玉案”,讲述了因个人信息泄露遭遇网络诈骗,并由此引发社会悲剧的案例。后经公关机关侦察,背后牵出了一支偷窃数据的黑客团伙。
那么,该如何发挥黑客社会效益避免滑向违法犯罪的一边?周鸿祎认为,一方面,应发挥法律的约束,此外,最重要的是道德约束。他补充道,近几年 360 改变了网络安全行业,先把网络安全行业的价码提起来,随着 BAT 跟进,整个待遇高后,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可以走到阳光下,他们高兴地讲自己的成果,去全世界交流,也可以获得很多荣誉感。”
关于未来十年个人信息安全的发展前景,周鸿祎表示 “对未来比较悲观”。他认同,研究安全技术来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但他也指出,随着大数据汇集,未来将会是一个算力为王的时代,政府、大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巨大算力、存储,每个人变得透明,隐私也不再是品,个人在强大技术面前,则显得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科技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可以赋予无论是政府治理部门,还是司法的执法部门,包括我们个人,都能有一些更有 Power 的工具,比如大数据的分析,像安全卫士这种工具,能够降低使用的门槛,提升安全的保护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