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永川区科协在市科协的指导和区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群团改革为契机,把社区科普大学工作作为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扎实办好社区科普大学,推动了永川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管理工作精细化。辖区各教学点每年统一安排本学期课程安排,并报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审核,通过后对居民进行公布。19个教学点上课教师安排由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统筹,教学点每周定时开展教学活动,方便居民参与。教学点上课情况及时通过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网络平台进行上报,确保市、区、教学点三级及时掌握相关工作。
课程设置科学化。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科普学员的科普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点,不同的人群需求安排不同的课程。从2015年以来一直采取“直排课+自排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方式科学设置课程计划。“直排课”和“理论教学”主要涉及医疗卫生、防震减灾、营养食品、疾病预防、政策解读、科技前沿等内容,教师由社区科普大学根据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点的自排课就由社区根据实时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自行选择课程,教师可由社区自行选择也可由社区科普大学提供;“实践教学”主要是社区通过开展社区居民参加的各项实践活动获得科普知识。2018年,部分科普教师把《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读本中的科普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时间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资队伍专业化。区社区科普大学每年根据课程安排,邀请辖区高校、学会、协会、机关单位等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当中。目前,区级科普教师库入库教师113人,具有职称38人,中级职称57人。
考核评价公正化。为了“公平、公正、公开”开展年终考核工作,制定了《永川区社区科普大学表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分阵地建设、网络平台使用、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科普主题特色活动开展情况、科普工作宣传报道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评分细则,每项评分都会公开公示,表彰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大大提高了各社区教学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训交流常态化。每年组织教学点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让每一个管理员了解任务,知道怎么去开展本年度的科普工作。每年年终各社区会总结工作经验并专门制作宣传册发到其他社区以供学习借鉴。平时经常性组织社区到有特色有亮点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定期召开科普教师交流培训会分享心得体会。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科技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